纯干货!泰安这些高考优秀学生分享备考经验!这20个字很重要!转发+收藏! |
||
|
||
现阶段,高考录取通知书进入发放高峰期,大批考生都收到了心仪高校的通知书,准备行囊开启人生新征程。眼下,2020年秋季新学期即将开始,新一届高三学生正式进入备考状态。日前,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对话泰安一中新校区21名高考成绩在677分以上的优秀毕业生,了解他们的高三是怎么度过的,顺利完成高考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,高中选科对于高考报考学校和专业选择上又有哪些关系。 ![]()
▲上图为 陈亚茹、李骏程、李祥谦、 毛胜寒、刘兰希、倪志远、 龙俊羽、乔若宇、刘岳豪同学
![]() ▲上图为 孙雨林、王君然、闫天牧、 姚佳瑞、颜天宇、张钦淏、 朱兆盛、陈忠岳、吴硕同学
“强基一代”、“综招选手”选科多选物化生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《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《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,全国36所高校今年起共同承担“强基计划”培养任务,全国招收5000人左右。今年也是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落地元年,山东考生首次参加“3+3”模式的考试。可以说,今年的高考生经历了多个“第一”。在最泰安全媒体记者采访的这21名学生中,半数以上或参加“强基计划”、或参加高校综合评价招生。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为例,今年两校“强基计划”在山东的入围分数线分别是686分和678分,从理论数据来看,此次接受采访的21名学生中,有20人的高考成绩可以入围清北的“强基计划”。从实际情况来看,同学们的选择更加多元化,参加并入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厦门大学等高校的“强基计划”,还有学生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山东大学、上海科技大学等学校的综合评价招生。 有20个字值得备考考生借鉴 高考几乎是所有学生必然要经历的一场人生大考,高中3年时间眨眼而过,学好、考好、报好是高中生及家长共同的奋斗目标。在与21名同学交流时记者发现,在他们身上有很多共性的特征,包括学习方面也涉及生活习惯,可以用20个字来总结,那就是制定计划、高效学习、勤于思考、兴趣出发、规律作息。 闫天牧以698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,他认为要想在一个学科或一个方面取得突破,首先要对自己做一次全面的审视,先做到“正视自我”,再进行“有效规划”,计划制定好后要严格自律,他认为“目标不必高,规划不必远,适合自己最好,能坚持住最好。”以694分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李祥谦认为,提前计划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比如自习课要做好计划,提前想好写作业的顺序、课外题顺序等,此外,在全寄宿制学校读书,除了自己有计划之外,还要与舍友团结协作达成一致,生活上也要有一定的计划。颜天宇也认为学习要有计划性,日常学习时,每门课的知识点他都会及时总结归纳,把题目分为典型题、易考题、难解题等,设计符合自己学习实际的学习计划,今年他以690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。今年他以690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。 今年高考,姚佳瑞取得了707分的好成绩,其中物理科目满分,已被清华大学录取,他的一大特点就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。“课上要认真听讲,课下高效利用自习,作业宁可精做部分,也不可滥做全部,在日常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进行限时训练。”这是姚佳瑞与大家分享的备考经验。已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的龙俊羽在课上紧跟老师思路,她认为高中期间老师的指导是最重要的,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,老师的教导是较为正确省力的方向。王君然和李骏程均以681分的成绩被复旦大学录取,课堂上认真做笔记,跟上老师思路是王君然在高中三年一直保持的好习惯;李骏程表示不仅课堂上要积极与教师互动,课下也要对难以理解的问题积极向教师请教。 “机械航空与动力大类专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,更是支撑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石,小到衣食住行、大到国防军事,都与此有关。”“数学有着丰富的应用,从计算机算法到密码设置,从空间探索到科技创新无处不有数学的影子。”经过自己的努力,朱兆盛和乔若宇都被心仪的专业所录取,分别以692分和690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,他们将在大学校园继续自己的兴趣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、“人工麝香”发明人于德全都从北大药学专业出发,张钦淏说前辈的指引、个人的热情,让他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,高考684分的他说这是一门既需要继承又需要创新,更需要国家情怀、奉献精神的学科。“在填报志愿时,我优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和不排斥的专业,最终被中科大理科实验班类物理学类专业录取。”倪志远高考成绩684分,在报考时他优先考虑了专业。同样高考成绩684分的吴硕,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、喜好等,选择了上海交大八年制本硕博连读医学专业。高考成绩680分的陈忠岳被复旦大学自然科学实验班录取,与自己的喜好相契合。以681分被浙江大学录取的刘兰希在报考时也把专业放在的第一位。 硬核教师队伍护航教学质量 在泰安一中新校区就读期间,除了难忘的同窗之情,让同学们恋恋不舍的还有师生情谊。2017年,泰安一中新校区迎来首批学生——12个创新班和14个普通班。按照新老校区同步发展的思路,新校区组建优秀教师队伍,既有齐鲁名师,也有985、211著名高校优秀毕业生,以老带新不断优化教师队伍。 针对创新班和普通班学生的实际情况,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案,实施分层教学。全年级教师统一思想,各学科教研室积极组织备考研讨会,重点研究把握学科命题动向、优化试题设置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等内容。尤其是进入高三后,备课组提前制定复习计划,研究高考命题,强化集体备课。备课组长和班主任两支教师队伍有效配合,抓好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,为了让学生在平稳的状态下备考,全体教师参与晚自习、周末值班,很多年轻非班主任老师住在学校公寓内,以便学生能第一时间找到老师答疑或交流思想。 高中期间,老师们陪伴学生度过了800多个日日夜夜,如今孩子们要飞向更大的舞台,学习更多的知识,学成之后回报社会。 |